电脑版
返回

搜索"中国历史研究"找到的小说 (Page1)

《中国历史研究法》 / 钱穆 / 文化

《中国历史研究法》作者是钱穆。本书由钱穆先生1961年在香港的8次演讲汇集而成,从通史和文化史的总题及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6个分题言简意赅地论述中国历史研究的大意与方法。实为作者此后30年史学见解之本源所在,变可视为钱穆先生对中国史学大纲要义的简要叙述。本书主要意义而分本讲演为八题。最先是讲如何研究通史,最后是讲如何研究文化史。其实文化史必然是一部通史,而一部通史,则最好应以文化为其主要之内容。其间更分政治、社会、经济、学术、人物与地理之六分题,每一分题,各有其主要内容,而以文化为其共通对象与共通骨干。

《中国性研究》 / 李敖 / 历史 当代 文学

李敖眼中的性!这本《中国性研究》所收文字,有学术性的、也有通俗性的,全部是环绕在中国人生殖器官、两性肉体、两性观念而论述的,其中为阐明新意,也偶羼进一点洋玩意。总括说来,这是一本革命性、启发性极强的著作。生民以来,所未有也!内容包括:准露奶头的德政、大义裸体、有奶没奶都是娘、好为妇人出脱、论难养的、鞭子缠身可也!、王八一落千丈考、王八过敏症、营妓考、国民党与营妓、——军中乐园的血与泪、国民党与私窟子、国民党中乐园及其他、写在《雏妓哲学家》的后面。

《性学五章》 / 江晓原 / 文化

《性学五章》作者是江晓原。《性学五章》是关于中国性学史研究,分为《诗》《书》《画》《药》《人》五个篇章。西方有《古罗马风化史》《欧洲风化史》《古希腊风化史》,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来研究性学,堪称中国性学史中国风化史。江晓原先生除在学术领域成绩突出,且自谓好古成癖,对历史有特别的感情,性的历史归根结底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自然也在其感兴趣的范畴之内。他想要将其推进到学术研究的层次上去,于是利用空闲时间(硕士答辩结束后),发奋研究起中国古代的房中术,结果写成论文∶《中国十世纪以前的科学性初探》,并于1986年在《大自然探索》杂志上发表;遂又写几篇学院派的性史论文在《中国文化》《汉学研究》(台湾)等刊物上发表;继而又出版《性在古代中国》《中国人的性神秘》以及《性张力下的中国人》等书。可以说,性学研究,已然成为江晓原先生的第二专业。这样一本学术与大众兼具的著作,实在值得读者一探究竟。

《傅斯年说中国史》 / 傅斯年 / 中国 历史

《傅斯年说中国史》原名《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是傅斯年先生有关中国上古先秦史的研究性论文集。本书涉及到中华文化的发端、早期发展、正统传承等史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这几篇都是在发表当时极具新意,对古史研究有突破性和开创性意义的论述,其中的发现使史学界对中国上古史的认识有系统的脉络可循。

《吴晗论明史》 / 吴晗 / 中国

★《吴晗论明史》是明史研究第一人吴晗集大成之作,细说大明三百年,探究明史真相的最佳读本。★毛泽东最为赏识的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的传世之作,明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大家手笔,传世佳作,收藏范本,历久弥新。解真实的明史,就读《吴晗论明史》。★全方位解读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吴晗论明史》是吴晗先生对明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现他对明朝历史的深入解读,内容涵盖明朝政治、制度、社会、人物等各个方面,可谓一幅历史华卷。他以珍贵史料为基础,引经据典,小心求证,尽可能真实真正地还原大明王朝,深刻揭示明朝历史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文字通俗易懂,可读性极佳,也是一部大众喜欢的历史普及读物。

《费正清中国回忆录》 / 费正清 / 传记

《费正清中国回忆录》是“头号中国通”、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费正清唯一的一本个人自传。在这本书里,费正清回顾自己长达50年的中国情缘,讲述他半个多世纪与中国有关的生活与工作,记录他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敏锐观察和精辟分析。费正清以博学而洒脱的风格,风趣、清新的笔调,将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娓娓道来。对读者而言,这本书将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个人传记,而是读懂中国历史的一本重要著作。正如余英时评价的:“作为史学家的费正清,费正清的学术事业——东亚研究中心,费正清在中美关系中所持的立场。三个方面,三条线索,贯穿费正清的一生,也是费正清的主要业绩所在,主要思想观点所在。”费正清长期观察中国问题,并且和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重要人物有交往。他的研究和观点不仅影响几代美国汉学家和西方的中国学界,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美国政界和公众对中国的态度、看法以及政府对华政策的制定。他既是历史的观察者,也是历史的亲历者。在这个社会的大转型阶段,费正清的经历和著作将是我们思考中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重要途径。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 茅海建 / 中国

本书对我国鸦片战争这段历史作回顾,试图以全新的视角来解析这场颠覆清王朝的浩劫。作为一名求真的治史者,作者历数清朝的军事力量、骤然而至的战争、广州的“战局”、“抚”议再起等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鸦片战争对于清朝统治打击的致命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学论著。本书大量使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朝奏折,和英国所藏中英交涉文件、日本学者汇编资料集等等,详尽考订并重建与战争相关的大量基本史实。作者抓住几个主要人物为线索展开叙述。从武器装备、防御工事、兵员训练到作战战术的运用;从后勤、兵力动员、兵员调动到军费的来源、筹集与分配,更涉及交战国可用于战争的经济实力、负责运筹帷幄人员的心态、他们的战争观(从文化层面言)、战术观(从军事角度言)等等。这些面相在过去的鸦片战争研究中或被忽视,或语焉不详,但在本书中却得到充分的展现。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重大,也是中国百年国耻的开端,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本书对当时的人和事的评价,均从事实认定来加以判断,尤其严肃检讨清朝奏折中呈现的天朝心态,直指中国战败的深层原因。该书展现的严谨论证破除过去误谬之学术性,以及避免再蹈历史错误覆辙之强烈爱国情怀,令人读之震撼动容。《天朝的崩溃》出版十余年,流传较广,影响颇大,学术价值历经时间考验,已广为读者肯定推崇,即在海外,都成为治近代史之学者、学生,以及一般人士广泛阅读的著作,视之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修订版全面核订注释、引文中的错讹,重排精装,列入“三联哈佛学术丛书二十年纪念版”再刊。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 / 汪新 王相坤 / 中国

本书除依据以往的既有历史材料,还吸收近年来俄罗斯陶家档案馆解密资料等最新史科和史学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1936年发生的旨在发动抗日救国的“西安事变”作全景式的纪实再现。对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发动初衷、历史贡献,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将渡诡云谲的事变导引为举国抗日御敌局面形成的开端,也作记录式的客观反映。该书既可作为近代史工作者、大中专学生解“西安事变”始末的史学研究专著,也是一本供青年学生及大众读者解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的通俗历史读物。

《中国经济史》 / 钱穆 叶龙 / 政治

本书由钱穆讲授,叶龙记录整理。故我们要研究中国政治史,或社会史,或经济史,只当在文化传统之一体性中来作研究,不可各别分割。我们当从政治史、社会史来研究经济史,亦当从政治思想、社会思想来研究经济思想,又当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来研究经济制度。在此三者之上,则同有一最高的人文理想在作领导。——钱穆,《如何研究经济史》中国下一步的挑战,或许在于重构与自身传统与世界的联系。在对西方学说理论的引进介绍之外,还需要重新理解自身的历史演进。本书重视政治、社会、文化与思潮之间的相互联系,涵盖历朝历代的土地制度、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水利及漕运)、货币制度与税收政策、还包括政府还是市场主导的经济思想争论。——林毅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在香港《信报》经评版陆续刊出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最后集结出版形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钱穆先生缺乏经济专门史著作的遗憾,更令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加深对钱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体悟钱穆先生强调要在文化传统一体性中做研究的教诲。贯穿全书的主要经济问题包括农业经济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业发展、货币制度改革、社会阶层现象、税制及徭役等。细读两千年的经济史,我们可以发现,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深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希望此书能够帮助读者解读目前推行政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起到镜鉴作用,将有益的经验应用于今日商业社会,避免失败的教训重蹈覆辙。

《中国大历史》 / 黄仁宇 / 中国 历史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告诉你真实的长征》 / 莫志斌 / 中国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深深地感动着中国,影响着世界。本书运用“纵横结合”的方法,选取典型的史实,以求真、务实的笔触,图文并茂的形式,告诉人们一个个真实的长征故事,再现红军当年长征的非凡历程,热情讴歌可贵的长征精神。全书共分四大部分:长征准备与初期失利、艰难的转折、坚持北上与南下分裂的斗争、斗争的继续与三大主力会师。作者简介:莫志斌,1950年生,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曾先后担任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系主任、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等职务。长期以来从事中国现代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工作,特别是研究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毛泽东的生平与思想,以及湖南近现代历史与人物的活动与思想。出版著作(含主编)有:《毛泽东的治学之路》、《青年毛泽东思想研究》、《跟毛泽东学读书》、《说不尽的世纪两伟人:邓小平与毛泽东》、《告诉你真实的长征》、《周谷城传》、《和平将军张治中》、《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第3卷)、《湖南教育史》(第2卷)等,发表论文60多篇。多次获国家或省图书奖、社科著作成果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 / 余伯流 陈钢 / 中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湘赣边军民开创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冈山素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朱德称之为“天下第一山”,彭真称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坐落在江西、湖南两省之交的罗霄山脉中段,红色区域主体横跨“六县一山”,即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湖南的酃县、茶陵,以及井冈山。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割据势力曾扩展到吉安、安福各一小部。万安、泰和、桂东、资兴等县边地皆属根据地的外围屏障。井冈山的斗争,代表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走向胜利的。这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和研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史的学术专著。该书依据大量第一手历史文献和口碑资料,以新的视野、新的框架、新的史料、新的见解,生动地展现当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创造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轨迹与丰功伟绩,深刻地揭示堪称中国革命精神传统之源的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其猎涉之广、分量之重、论列之全、刻画之细,在国内尚属罕见,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为首次披露。作者简介:余伯流,男,1942年生,江西上饶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专家。著有《中央苏区史》、《中央苏区经济史》、《毛泽东在中央苏区》、《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等书,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陈钢,男,1952年生,江西省宁冈县人。曾任宁冈县党史办副主任、井冈山会师纪念馆馆长。现为井冈山学院井冈山精神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喋血井冈山》、《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第1/100页)

推荐阅读